【面试预测】时事热点面试预测题:老农卖芹菜获利14元反被罚10万。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热点背景
福州闽侯陈依伯在王大姐家的菜地,花122.5元买下了70斤芹菜。以每斤1.95元的价格将芹菜卖给了蔬菜批发商行,赚了14元。隔天,市场监管局执法中,抽检到了该超市的这批芹菜,检验结论不合格。因涉嫌销售不合格芹菜,陈依伯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立案调查,责令陈依伯改正并对其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4元,处以罚款5万元,因为没有及时交罚款,还要再罚5万元,就是一共10万元。
法院认为,陈依伯并非职业菜贩,系首次违法,伯违法情节显著轻微,这么罚确实“过罚不当”,应当依法予以减轻或不予处罚。故对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
二、预测题目
一位老农售卖芹菜获利 14 元,却因不知芹菜品质不合格被罚 5万元,还因没有及时交罚款,还要再罚5万元,就是一共10万元。法院裁定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么罚确实“过罚不当”,不准予强制执行。对此,你怎么看?
三、作答要点
不可否认,小本经营,有不规范之处,应进行规范管理,但是“售卖芹菜获利14元反倒被罚10万元”明显超出合理的范围,缺失了执法的温度。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是在及时纠偏。
除陈伯的遭遇外,“5斤芹菜被罚6.6万元”“一瓶芥末油罚5000元”等新闻也频频出现,这样明显的“矫枉过正”走向了执法公正的反面,得不偿失。一是阻碍了个体经济发展,二是严重恶化了营商环境,三是“执法创收”频出,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这种畸重的“小过重罚”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提高警惕。一方面,一线执法人员没有精准把握《食品安全法》、《行政处罚法》等内容,形成了机械执法,结果闹出问题处罚。另一方面,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明显畸重的处罚、繁复的执法,表面上“依法”,根子还在执法任性,以罚代管,罚款创收。
当地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是在对市监局不当行为的及时纠偏,商贩有过,执法不能有“过”,基层执法,既要合法更要合理合情。法院的裁定是在规范商户运营的同时避免出现“权力寻租”的现象,让基层执法有法可依,也有“度”可循。
为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矫枉过正的情况,还得多方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
1.转变观念是前提。相关执法部门首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小微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不是以罚款处罚的形式创收提高地方财政收入。
2.提升能力是核心。执法部门应该在内部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其他部门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的同时也应做一个有温度的执法者,做到执法即讲法理、也讲道理、更讲情理。
3.完善制度是关键。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稳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细化量化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和“任性执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