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企招聘 >  备考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直播拆卡乱象多

2025-04-11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盲盒”火爆后,“盲卡”正在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心头所好,直播间拆卡收割着大批量00后和10后消费群体。伴随拆卡直播间的火热,一些消费陷阱也随之出现,盲卡乱象层出不穷。

金标尺解读

拆卡不应拆掉理智,直播不能直通陷阱。直播拆卡本质是“盲盒经济+直播带货”的结合体,其乱象反映了新兴业态监管滞后与资本逐利的矛盾。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第一,行业野蛮生长,监管滞后。直播拆卡属于新兴业态,现行《电子商务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未明确将其纳入“盲盒监管”范畴。平台审核流于形式,对违规主播处罚力度不足(通常仅封禁几天)。第二,暴利驱动,商家铤而走险。卡牌成本低、溢价高,部分商家利用“赌徒心理”牟取暴利。第三,消费者认知不足。尤其是未成年人及部分成年人缺乏理性消费意识,易被话术诱导。

因此,矫治拆卡直播乱象,需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对待盲卡消费,不被引导性直播话术诱导,避免陷入盲卡消费的陷阱。同时,学校也需开展相应的消费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传达拆卡成瘾的危害。

其次,平台要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建立有效的身份核验机制,真正做到“未成年禁止下单”。并且,加强对拆卡直播间的整治管理,规范主播的营销行为,杜绝诱导消费和涉赌行为,坚决向“涉赌式拆卡”说不,打造绿色健康的直播环境。

最后,强化监管,明确规则。可以纳入盲盒管理:参照《盲盒经营行为规范》,要求拆卡直播公示卡牌掉落概率、设置消费上限(如单日不超过500元)。平台连带责任:直播平台需审核商家资质,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承担连带赔偿义务。

监管要跑在商业模式前面,莫让“盲盒”变成“盲区”。相信通过多方的协同努力,能让卡牌市场回归健康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