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务员《申论》素材积累:法制文化建设。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
一、背景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开启新征程、开创新局面。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当有好的政策形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奋力划桨,一路向前,我们要发挥法治文化引领作用,围绕当前亟需解决的法治实践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将重大法治理论、法治文化研究课题纳入研究规划,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法治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服务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让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优异成绩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分析
(一)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刚性的法律制度作为基本的制度依据,而且还需要柔性的法治文化作为支撑。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利于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法治国家不仅要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也离不开公众对于法律的忠诚与信仰。法治文化能够使社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法律制度和吸收法律知识,依法行使基本政治权利,依法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依法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引导社会公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坚定力量。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利于破解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难题。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虽然成绩突出,但在具体法治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法治建设的现象。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能够从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层面,防止和杜绝此类现象。
(二)对策
1.着眼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1985年以来,我国制定实施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普法宣传教育有力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赋予了新形势下普法宣传教育更为重要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要把国民教育体系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与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设置宪法法律必修课结合起来,把发挥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与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结合起来,把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队伍建设与推行媒体公益普法结合起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普法宣传教育既要抓好经常性教育,又要善于抓住契机,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集中性活动。《决定》明确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是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普法宣传教育的有利契机,应当充分用好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注意运用1·10、3·15、6·26、11·9等有关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平安创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禁毒、消防等主题普法活动。
2.着眼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进一步深化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人们对法律的认同,从根本上讲是对其蕴含的道德价值的认同;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很重要的是源于道德觉悟的提升。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要继续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用良好的道德风尚引领全体公民自觉守法、维护法律权威。要继续深化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抑恶扬善的道德评判,引导人们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要继续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伤风败俗、奢侈浪费、出行不文明等失德现象,坚决整治见利忘义、制假售假、坑蒙拐骗以及“黄赌毒”等败德违法行为,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社会诚信建设既是道德建设也是法治建设,要抓紧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发布诚信“红黑榜”,打击“老赖”现象,让守法诚信者受到褒奖、违法失信者受到惩戒,使信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着眼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创造性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决定》鲜明提出这一任务,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对整个文化活动的新拓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把法治主题、法治知识融入经常性的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活动之中,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的文艺欣赏、文化熏陶中接受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法治建设工作实际和基层群众需要,组织开展以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包括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影视展播、法治戏剧展演、法治曲艺演出、法治书画展览以及法律咨询等,为广大群众提供法治知识教育和法律援助服务。要紧密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场所。要注意动员各级文联、作协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按照基层需要进行文艺创作,满足群众愿望进行艺术指导,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在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参与中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
三、素材
1.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2.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4.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 上一篇:公务员《申论》素材积累:中国精神
- 下一篇:公务员《申论》素材积累:人性化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