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发出全民减重倡议,指出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较2002年增长近一倍,强调体重异常已成为慢性病重要诱因。他提出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次日,全国多地政务平台密集推送《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结合地域饮食文化推出四季健康食谱,引发“国家喊你减肥”网络热议。
健康是人生之基,更是国之大计。国家卫健委实施体重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正是基于对当前健康形势的深刻洞察,体现了预防为主、健康优先的发展理念,其意义也是相当显著。
其一,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实施体重管理计划,可有效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其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学校、社区等,有助于民众掌握科学的体重管理知识和技能,促进全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三,体现预防为主理念。将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契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其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智能手环、体脂秤等体重监测设备以及健康科技、营养与运动产业等相关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等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体重管理年”行动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公众对体重管理的认识不足,部分人对健康体重的重要性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另一方面,体重管理需要长期坚持和多方协作,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而目前这些环节之间的协同机制尚不完善。
因此,为了有效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强化科普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有趣、易懂的科普短视频、漫画,定期发布体重管理知识。开展社区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合理膳食、运动方式,提升居民意识与知识水平。
其次,优化支持环境。在公园、社区增设健身器材,规划更多免费或低收费运动场地,如社区健身中心、学校体育设施课余免费开放。
再次,完善服务体系。医疗机构增设体重管理门诊,配备专业医生、营养师、运动康复师,提供个性化方案。基层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跟踪体重情况。
最后,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体重管理计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方案。设立专门监督小组,对各部门、机构执行情况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