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学科知识 > 

《体育学科知识》:运动生理学-有氧运动能力(十七)

2024-02-05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考点8 有氧运动能力

3.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影响因素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活动吸进肺,与肺循环毛细血管之间进行交换;心脏的泵血功能保持有效的“通气/血流比值”;弥散进入血液的氧,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携带,并运输到肌肉组织附近;红细胞释放出氧扩散进入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利用氧进行有氧代谢活动。因此影响有氧耐力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心肺功能、骨骼肌的特点、神经调节能力以及能量供应特点。

(1)心肺功能。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活动吸进肺,与肺循环毛细血管之间进行交换,肺通气量越大则吸入体内的氧就越多,呼吸频率和呼吸重要影响着肺通气量的变化。因此,运动时掌握有效的呼吸动作,增强呼吸机能就能提高有氧耐力。心脏的泵血功能与有氧所力密切相关,心输出量受每持输的量和心率的制约,运动调务使心准的形定收缩力量和心室腔容积的大小。红细胞的数量是影响有氧耐力的一个因素,血被带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携带氧进行运输。

(2)骨骼肌的特征。肌组织的有氧代谢机能影响有氧耐力。肌肉内毛细血管网开放数量的增加,可使单位时间内肌肉血流量增加,血液可携带更多的氧供给肌肉。 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利用氧的百分率称为氧的利用率,表示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优秀的耐力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肌红蛋白、线立体和氧化酶活性高、毛细血管数量多。

(3)神经调节能力。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以及中枢之间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长期耐力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的调节能力,节省能量消耗,保持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4)能量供应特点。糖和脂肪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时间供能的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主要以有氧供能为主。在运动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比例逐渐增大,糖原的利用减少。供能物质的储存、肌肉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可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提高。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均为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最大吸氧量是有氧耐力的基础,其值越大则有氧耐力水平越高。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肌糖原的衰竭、运动中大量水分的丢失、肌细胞膜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有氧氧化酶的活性等因素都与有氧耐力水平有关。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金标尺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