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事业单位《职测》常识判断:大气层。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小常识是:大气层。
按大气的温度垂直结构分层,也就是按大气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分层,主要是依据大气垂直减温率的正负变化,可以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一、对流层
1.定义: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2.特点: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主要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例如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层的温度明显于高相同高度的其他地区温度,是因为青藏高原提高了地面辐射的位置。
(2)空气对流:因为岩石圈与水圈的表面被太阳晒热,而热辐射将下层空气烤热,冷热空气发生垂直对流,又由于地面有海陆之分、昼夜之别以及纬度高低之差,因而不同地区温度也有差别,这就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3)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与地表接触,水蒸气、尘埃、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空气层,故该层中除气流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外,化学过程十分活跃,并伴随气团变冷或变热,水汽形成雨、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二、平流层
1.定义:距地表约10~50公里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散逸层之下。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底部。
2.特点:它与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三、中间层
1.定义: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2.特点: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有时在高纬度地区夏季黄昏时有夜光云出现。
四、热层
1.定义:中间层顶以上的大气层,大致到800km的高度。
2.特点:由于太阳辐射中的强紫外辐射(<0.18um)的光化学分解和电离反应,使得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在这一层中稀薄的空气分子或原子被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激发,并通过与其他粒子碰撞或自身辐射回到基态时发出可见光,即出现极光。
五、散逸层
1.定义:热层顶以上的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2.特点: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例题】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其中,( )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A.散逸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金标尺答案及解析】C。地理常识。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故本题答案为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