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是今年3.15晚会的主题,这次晚会再次曝光了多个行业与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一次性卫生巾,包冰虾仁,家电维修,到网络借贷,个人隐私……期间曝光的每一个行业都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每一个人去重视起来。
此次3.15曝光的问题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个个都直击痛点,引发警示与深思。
一方面,家电维修套路深。比如从业人员三天培训就上岗,培训的内容也不是维修家电,而是营销套路。更换洗衣机电机收取659元,打开洗衣机水龙头收费100多元。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让人忧。比如冷冻虾仁超量添加保水剂(磷酸盐)来提升口感和增重。最后,数智领域维权难。比如“电子签”借贷成了高利贷,借贷人面临暴力催收;骚扰电话推销不断,投诉无门;信息黑洞造成隐私泄露,客户维权难。
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切身利益,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保护经营主体合法利益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保民生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多部门联合执法,定期拉网式排查。比如针对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问题,需开展跨区域执法联动,重点追溯生产源头并封存问题产品,同时对生产商开展设备、原材料、检验流程的全覆盖检查。针对违规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采取“黑名单”政策,并实施顶格处罚。
其次,压实企业责任。企业应透明服务流程与产品流通渠道,严格把控生产销售环节,比如公开收费标准和维修流程,杜绝模糊收费和误导性话术;对于回收残次原料加工翻新、食品出现超量添加剂等行为,需规定企业完善内部追溯体系并主动召回问题产品。
再次,加强社会监督。一方面可以鼓励社会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和渠道,支持媒体曝光典型案例,督促企业自律自审,并接受公众监督。另一方面,需要行业协会协同推动行业自律公约制定,组织企业互查互评,并对违规会员实施联合惩戒。
最后,畅通维权渠道。畅通维权渠道,加强风险教育。比如推广12315热线、在线投诉平台等途径,简化维权流程,对群体性投诉案件优先处理。同时通过各种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平台,进行案例宣传,以提升消费者对“非法高利贷”“轻松贷”等陷阱的识别能力,引导选择正规渠道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