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资料 >  写作技巧  > 

三支一扶写作范文:让校外培训机构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发展”

2021-09-02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导读】重庆三支一扶写作范文:让校外培训机构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发展”,中考升学大体维持5:5。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01背景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2021年5月21日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大力整治“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02基本特征

“要上学”这一基本问题解决之后,“上好学”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由于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共性的教育”,故家长们逐渐将目光转向校外培训机构,去寻求一种“个性的教育”。于是,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相继诞生,呈现出一种“野蛮生长”的态势,让不少学生过上了“前脚刚踏出校门,后脚就踏进了培训机构大门”的生活。

03价值主张

利:对校内学习的补充。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弊:

收费奇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扩大了教育“内卷”现象,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安排极满,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学习负担,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的怪象。

势头正猛,资本大量涌入,行业内商业氛围过于浓厚,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认知太浅,以应试分数为导向,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

04发展理念

文件的相继出台,凸显了党和国家为学生“减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决心以及对于民族未来的关切与关注。作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需从区域实际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真正为学生“减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05创新实践

江苏省系统运作,创新治理方法。

学生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有的是为了应对“选拔性考试”,有的是为了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这意味着治理工作需要坚持系统化的思维,特别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运用。

两个名单

校外培训机构的“白名单”和“黑名单”,规范行业秩序,让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能够有所指向。

两个弹性

推出的“弹性放学”“弹性作业”等举措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与基层形成联动

与基层联合执法机制,并制定出台了《泰州市姜堰区校外辅导机构及托管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由区政府牵头,成立全区规范治理校外辅导机构工作领导小组。

以治理为途径,开展专项治理

并不是要对所有培训机构进行“一刀切”,而是以治理为途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甄别与筛选,帮助家长和学生获取更加科学、更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换位思考,有情怀有担当

要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以教育人应有的情怀和担当,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吃得饱”“吃得好”,以减轻他们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赖程度。

06社会评价

现阶段,校外培训仍是中国家庭的“刚需”,因为以考试分数作为指挥棒的评价体系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短期难被改变。收紧的政策可能会给行业带来阵痛,但这也是行业走向规范管理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未来,如何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如何促使校外培训成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动力,是值得我们花费更多心思和精力去考虑的问题。

——关成华,系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要主动、多样地开展校内课外辅导服务。考虑到义务教育学校放学时间常常显著早于当地普遍的单位下班时间,家长无法接送导致“小饭桌+培训班”模式的流行。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差异化需求开展课后服务,使每天的课后服务允许选择的时段和当地普遍的下班时间衔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外负担。但囿于经费等各方面限制,课后服务还不够普遍。这次《意见》提出中小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渠道,这是对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价值上的认同,是在这一问题上的一次观念解放和政策进步,同时建立了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 陈国治

 

07文章范例

让校外培训机构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一观念的作用下,在教育的“剧场效应”影响下,在家长们“比学赶超”的推动下,“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显得司空见惯。诚然,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不少校外培训机构也承载着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但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激增以及监管不到位,致使校外培训机构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短期效果,忽略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使“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文件的相继出台,凸显了党和国家为学生“减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决心以及对于民族未来的关切与关注。

标本兼治,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智理”平台。

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亟须提高校外培训治理效能,建立省域或市域的校外培训智慧管理平台,集政府部门、校外培训机构、学校、家长等主体,整合准入、备案公示及审批等制度。比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将其师资状况、班级开设情况予以公示,每个班次的学生名单、任课教师、上课时段等信息都应录入平台。能够公示的信息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信息如实备案,以便政府部门核查。校外培训资金的收取及使用同样也应纳入平台管控,家长在缴纳培训费用时,必须使用系统进行缴费,否则不予认可,教育培训资金纳入银行监管,并与平台打通,培训费先放银行,有争议家长可申请退回。

加强监管,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首先,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师资力量的监管,开展常态化的线上核查及线下抽查,杜绝教师无证上岗现象,杜绝过度包装,确保师资力量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并充分利用在线治理平台加大对于资金的监管。

其次,加大对于地下培训市场的监管,在“一对一”兴起、非学科培训需求旺盛的当下,被监管对象变得越来越多头,不仅有大机构、小机构,更有很多“单枪匹马”的“单师单科培训”,教师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私下“开班”给校外培训治理带来极大挑战,甚至出现“家长打掩护、上课‘对暗号’、培训转‘地下’”的怪现象。应加强常规检查、多途径搜寻信息,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劝告家长选择正规注册机构,提高违规办学成本,对于违规办学者,处以一定返款并吊销其教师资格证书,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教。

最后,加强对于机器人、跆拳道、滑冰等非学科校外培训监管,当前诸多机构以各种噱头贩卖焦虑,家长跟风选择各色各样的技能培训。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科学培育儿童兴趣爱好指南,引导家长在正确的年龄段为学生选择非学科类培训,杜绝过度培训。

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学校课内课后服务质量。

校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影子,不应将二者割裂而论,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校内与校外融合协调的教育生态,是校外培训治理的最终目标。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家长校外培训需求的良策。

其一,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力争做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出校,引导机构与学校错位发展。适当提升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学校经费投入,鼓励学校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教师忧患意识,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核,引导他们走出“舒适区”,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严肃查处教师“课上不讲课外讲”以及参与课外有偿补课的行为。

其二,改善课外服务,增加校外培训可替代性。学校应当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由市财政拨款,家长只需承担极少费用,若家长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同等质量的课后服务,势必会转向学校。

多元协同,形成内外相济的治理体系。

在政府层面,应当厘清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改委等不同部门责任分工,细化机构设置标准、监管内容、培训人员资质等一系列细则。加强对于社会群众的引导,克服唯分数的顽疾,培育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抢跑”心态,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宣传的监管,杜绝分数导向的宣传标语及虚假的承诺,培植良好的校外培训生态。

实施行业协会认证评估,通过信用积分、星级评定、行业黑名单曝光、行业禁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强化行业自律,净化市场环境,引领行业质量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进行时,对于应试教育的改革,亦应摆上重要的日程,唯有切实担当起打破教育功利主义桎梏的改革重任,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的教育生态。也唯有实行釜底抽薪式的彻底改革,加重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外培训才能失去滋生的土壤。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治本之策,舍此别无其他。

试题实战

1.根据材料6,假定你是B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请整理一份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情况简报,供领导参考。(30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6.近年,B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超前教育市场的快速生长,引起了B市政府的重视。市政府要求市教育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相关调研工作,下面是此次调研所收集的部分材料:

(1)“B市儿童成长状况数据”的调查显示,3至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育儿支出占家庭平均收入的23%,近六成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投资放在首位。孩子们的周末时间有41%被各类培训班所占据,留给去广场、公园和游乐场的时间仅有9%。对比26.3%的全国平均数据,B市孩子们的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的比例偏高。

(2)一到周末,不少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就被早教班、才艺班、素质拓展班等各种培训班填满。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压力堪比小学生,学前教育成了“超前教育”。新任妈妈李某将全部心思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1岁开始学认字,3岁开始学外语,还有钢琴、围棋、绘画、游泳。尚未上学,孩子就每天在和时间赛跑,参加各类培训班。

(3)针对B市中小学超前教育的调查发现,65%左右的学生参加过超前教育,40%受调查的老师表明班中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学生占大多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约88%选择校外补习接受超前教育,仅有少数由父母辅导。调查者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中大多认为超前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习负担。还有的学生不仅没学到有用的知识,甚至因为听不懂而对课程产生了抗拒心理。调查数据还表明超前学习影响了校内听课效率:64%的学生会因为已经提前学习过一遍而偶尔在课堂上开小差,11%会因此经常开小差,4%的学生甚至表示自己因此从来不听讲。

(4)调研发现,很多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学前教育超前之风有很大意见。一些孩子过早参加了学前教育,却因为生长发育阶段决定了理解力跟不上,导致似懂非懂、似学非学,反而影响了日后正常的学习,而且破坏了学习兴趣。有专家建议,教育重在激发天性、保护个性,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前教育也应该有科学的规划,让学习内容和成长阶段相适应。这需要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也要求教育机构的科学引导。

(5)为满足市民们接受继续教育的强烈需求,各种速成班、速成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欲速则不达,但现在很多人,太心浮气躁了!”一位老师说。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速成法”,让人眼花缭乱。就像现在到处流传的各种减肥速成教程一样,很多人非常迷恋,见一个试一个,总抱怨没什么效果,却还是乐此不疲地去尝试。

(6)某媒体的千人在线调查显示,受访者中,41%的人曾参加速成班,60%受访者身边有不少热衷速成班的人。对于速成教育的效果,37%的人觉得有用,63%的人则认为用处不大,其中18%的人直言“完全没用”。张先生感觉工作中竞争压力较大,一直存在心理焦虑。他曾报过一个会计速成班,一个月课程结束后,张先生觉得自己学到不少东西,背了很多公式,但遇到实际问题,他总是想不起来该用哪种方法解决。王女士认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充电再教育。去年她报了一期英语速成班,在速成班里,老师确实教了很多新颖的方法记单词,但单词量一多,那些方法就全忘了,而且经常搞混。

(7)调查显示,40%的人担心速成教育盛行加剧了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34%的人认为这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和金钱;18%的人觉得会加大人们的竞争压力和焦虑。“速成教育并不靠谱”,曾参加过某速成班的李先生反思说。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速成习惯”,凡是遇到什么难题,首先总是去想有没有捷径。不能说这完全是个坏习惯,但这种思维方式如果走向极端,就会让人变得急功近利,逐渐丢掉静下来钻研问题的耐心和能力,“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学真本事,不迷信速成法。”

参考答案

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情况简报

超前教育:由于经济发展快、家长重视孩子教育,教育上投资高,催生超前教育。七成以上学龄前儿童和多数中小学生都在此列。导致学生缩休息时间少,学习负担重、学习效果差,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校内听课效率和日后正常学习,破坏学习兴趣,老师不赞同。学前教育应科学规划,学习内容和成长阶段相适应。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教育机构要科学引导。

速成教育:由于受继续教育需求强烈且心态浮躁,导致速成班涌现,效果一般却非常迷恋。这既浪费时间和金钱,又会加大竞争压力和焦虑;让人形成“速成习惯”,易丢掉钻研问题的耐心和能力,加剧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应脚踏实地学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