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广东某职业院校学生因家中急事凌晨想要离开寝室而被阻拦。11月25日,涉事院校发布声明称,相关宿舍宿管员确实处理不当、做法生硬,但网传“学生下跪求情”“因没有及时开门导致没能见上亲人最后一面”与事实不符。
结合目前信息,相关院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已超出人们对“严格”的认识。也因此,人们在关注此事时,更多担忧的是圈养式管理对学生自身成长的影响。就在本月,山东某高校一女生宿舍突发火灾,学生质疑宿舍楼人脸识别的闸机成为安全撤离的“拦路虎”,而校方人员回应,刷脸才能保证学生安全。这同样是高校圈养式学生管理的缩影。
高校制定相关制度以便于管理学生宿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新闻中出现的情况,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严格,而是管理制度在落实中出现了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方还有懒政的嫌疑。这不仅违背了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原则,还会使学生陷入管理规训的境地,失去了本该活跃的思维。
高校管理中出现“圈养”现象,一方面是出于管理效率的考虑。因为高校的人性化、科学化管理需要校方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因此为了方便,就很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责任的顾虑。学生不好管,但也不能不管,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的安全问题,极易挑动社会的敏感神经,以往各种追责和问责行为对学校方面造成了很大压力,使得学校采取了更为保守和绝对的“圈养”措施。
但是不管如何,为了规避责任图省事,就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最后变成“圈养”模式,终究是校方懒政的表现。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更加服从“规则”而变得麻木,思维也会变得僵化。因此,需要多管齐下,逐步探索和优化管理模式,避免高校“圈养”现象扩散。
首先,要采取放管结合的模式。学校要明晰权责边界,做到应管尽管,该放就放,既要遵守规范学校办学管理的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又要注重学生天性,特别是高校学生基本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面对基本的是非和安危之时,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做主的权利。其次,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和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管理策略。最后,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与校方共管校园的模式,以此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