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四川医疗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考什么?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四川医疗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
运动系统
骨学:包括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构造(骨质、骨髓、骨膜)。重点是全身骨骼的组成,如颅骨(脑颅骨、面颅骨)、躯干骨(椎骨、胸骨、肋)和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和主要形态结构。例如,能区分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形态特征,了解肩胛骨、髋骨等骨骼的结构特点。
关节学: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和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半月板等)。需要掌握人体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方式及其相关的临床意义。例如,膝关节的半月板在运动中容易损伤,了解其结构有助于理解损伤机制。
肌学: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和作用。像头肌、颈肌、躯干肌(胸肌、腹肌、背肌)和四肢肌的分布,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如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等动作)中所起的作用。例如,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决定了它能使肘关节屈曲,了解肌肉的起止点对于理解肌肉损伤和康复很重要。
消化系统
概述: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和功能。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要掌握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例如,食管的三个狭窄部位在食管异物卡顿和食管癌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消化腺: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的位置、形态和分泌功能。例如,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要掌握肝脏的基本结构(肝小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途径,以及肝脏在物质代谢、解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例如,鼻腔的鼻毛、黏膜的功能,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等)构成和作用,以及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支和管壁结构特点,这些结构与防御异物、调节空气等功能密切相关。
肺: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组织结构。重点是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肺泡隔的组成和意义。例如,Ⅱ型肺泡细胞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和正常呼吸功能至关重要。
泌尿系统
肾:肾的位置、形态、被膜和内部结构(肾皮质、肾髓质、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要详细了解其组成(肾小体和肾小管)和功能,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功能。例如,理解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特点对原尿生成的影响。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输尿管的行程、狭窄部位;膀胱的位置、形态、膀胱三角的结构特点;尿道(男性尿道和女性尿道)的结构差异和功能特点。例如,男性尿道的长而弯曲的特点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病率有关,而女性尿道短、直、宽,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重点是睾丸的生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以及附属生殖器官在精子运输、储存和分泌精浆等方面的作用。例如,附睾是精子成熟和储存的场所,了解其功能对于理解男性不育症等问题有帮助。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例如,卵巢的周期性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功能,子宫的内膜周期性变化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以及输卵管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脏:心脏的位置、外形(心尖、心底、两面、三缘)和心腔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要掌握心脏各腔室的出入口、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等)的组成和功能。例如,理解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动脉:全身各大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和分布。例如,主动脉的分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主要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等),以及它们对脑、上肢等部位的血液供应;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对腹部脏器的供血情况。
静脉:全身主要静脉的回流途径。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如头颈部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和腹部静脉的回流,以及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和收集范围,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交通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结、胸腺、脾等)和淋巴组织的组成和功能。例如,淋巴结的过滤淋巴液和免疫防御功能,脾的造血、滤血和免疫功能。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脊髓的位置、外形(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和内部结构(灰质、白质)。要掌握脊髓灰质的核团(前角、后角、侧角)的功能,以及脊髓白质的主要传导束(如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等)的功能和传导方向。例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会导致肢体肌肉瘫痪。
脑:脑的分部(端脑、间脑、小脑、脑干)和各部分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例如,端脑的大脑皮质功能分区(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间脑的丘脑和下丘脑的功能,小脑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方面的作用,脑干(中脑、脑桥、延髓)的重要生命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连脑部位和主要功能。例如,三叉神经是混合性神经,主要负责面部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和舌前2/3的味觉。
脊神经:31对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规律。如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主要神经(如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等)的分布和功能,以及脊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例如,坐骨神经损伤会导致下肢后侧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内脏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特点、低级中枢位置、纤维成分和主要功能。例如,交感神经在应激状态下使心跳加快、瞳孔扩大等,副交感神经则在安静状态下促进胃肠蠕动、瞳孔缩小等。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的概述:内分泌腺(无导管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分泌腺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
主要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胰岛等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例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的代谢率、生长发育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
二、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的转运)、易化扩散(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和胞吞、胞吐的概念、特点和实例。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而钠 - 钾泵是原发性主动转运的典型代表,通过消耗能量将钠离子泵出细胞,钾离子泵入细胞。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和产生机制(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以及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例如,神经细胞通过产生动作电位来传递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衰减的。
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电解质等)和功能(运输、缓冲、免疫等),红细胞的形态、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和生成调节,白细胞的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和功能(免疫防御),血小板的形态、功能(止血和凝血)。例如,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关键物质,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在细菌感染时发挥吞噬作用。
血型和输血原则: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型、鉴定方法和输血原则。例如,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输血时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少量异型输血(如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中各时期的心室内压、瓣膜开闭情况和血流方向。例如,在心室收缩期,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和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 - 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和功能(物质交换),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机制(有效滤过压)。例如,动脉血压主要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当外周阻力增大时,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机制和调节特点,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的作用和调节途径。例如,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兴奋心脏和收缩血管来升高血压。
呼吸生理
肺通气:呼吸运动(吸气运动、呼气运动)的过程和原理,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概念、变化规律及其在肺通气中的作用。例如,平静吸气时,主要是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胸膜腔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对维持肺的扩张状态有重要作用。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分压差、呼吸膜厚度和面积、通气/血流比值),组织换气的过程和特点。例如,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当呼吸膜增厚(如肺水肿)时,肺换气效率降低。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氧气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进行运输,二氧化碳主要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还有少量以物理溶解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例如,当血液流经组织时,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延髓、脑桥)的基本功能,化学因素(二氧化碳、氢离子、氧气)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刺激呼吸中枢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特点。例如,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缓慢、持久,具有自动节律性,这些特性有利于食物在消化道内的缓慢推进和充分消化。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唾液(淀粉酶)、胃液(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等)、胰液(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等)、胆汁(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等)和小肠液(肠激酶等)的成分和主要消化功能。例如,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全面消化。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糖类(淀粉、糖原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等)。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主要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被吸收,脂肪酸和甘油则以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例如,间接测热法是通过测定机体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来推算能量代谢率。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例如,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轻微的体力活动就能使能量代谢率明显升高。
体温的概念、正常变动和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的概念(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昼夜、性别、年龄等差异),人体的产热(主要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和散热(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方式,以及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神经 - 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例如,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如寒战产热)和减少散热(如皮肤血管收缩)来维持体温。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的血液供应特点: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和神经 - 体液调节。例如,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肾的滤过功能。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滤过(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效滤过压)、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钠离子、水等)和分泌(氢离子、钾离子、氨等)。例如,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在近端肾小管被全部重吸收,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尿中会出现葡萄糖。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例如,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当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逆流倍增学说)和维持(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以及抗利尿激素在尿液浓缩和稀释中的调节作用。例如,在缺水状态下,肾髓质渗透压梯度使肾小管中的水被大量重吸收,尿液浓缩;在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稀释。
排尿反射:排尿反射的基本过程(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刺激膀胱壁牵张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排尿中枢、传出神经,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舒张)和排尿反射的调节(脊髓反射和大脑皮质的控制)。例如,婴幼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对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尿床现象。
感觉器官的功能
眼的视觉功能: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光学特性和成像原理,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例如,视锥细胞主要感受强光和颜色,在白天和分辨颜色时起主要作用;视杆细胞主要感受弱光,在夜间视力中起重要作用。
耳的听觉和平衡觉功能:耳的传音部分(外耳、中耳)的结构和功能,内耳(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的听觉和平衡觉功能。例如,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声波通过外耳道、中耳传导至耳蜗,引起耳蜗内淋巴液的振动,刺激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元的基本结构(胞体、树突、轴突)和功能(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的种类和主要功能(支持、营养、绝缘、修复等)。例如,少突胶质细胞可以形成髓鞘,包裹在神经元轴突周围,起到绝缘和加快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作用。
反射弧的组成和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 上一篇:医疗事业单位《卫生公共基础》考什么?
- 下一篇:医疗事业单位笔试备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