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疗卫生《综应(E类)》精华考点:《生理学》速记(一)。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生理学中细胞的电活动一直是学习中的重难点,包括静息电位、局部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和后电位。
【巅峰速记一】静息电位
1.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静息电位,又称为极化。
2.各类细胞的静息电位:骨骼肌细胞约为-90mV,神经细胞约-70mV,平滑肌细胞约-55mV,红细胞约-10mV。
3.静息电位更接近K+的平衡电位。
【巅峰速记二】局部电位
1.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属于局部电位或局部反应,准确地说,称为局部兴奋。
2.局部电位具有电紧张电位的电学特征:
(1)等级性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特点(达到刺激阈值就完全兴奋,没达到就不兴奋);
(2)衰减性传导,局部电位以电紧张的方式向周围扩布;
(3)没有不应期,反应可以叠加总和,多个局部反应先后产生的叠加称为时间总和,较大的局部兴奋或小的局部兴奋经总和后可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从而引发动作电位。
【巅峰速记三】阈电位
细胞膜中的钠通道大量开放而触发动作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巅峰速记四】动作电位
1.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地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2.将神经细胞、肌细胞和部分腺细胞这些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以动作电位作为其兴奋的标志。细胞兴奋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阈值大小来衡量。阈值愈小,兴奋性就愈高;阈值愈大,兴奋性则愈低。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3.动作电位特点
(1)全或无现象:达到刺激阈值就完全兴奋,没达到就不兴奋;
(2)不衰减传播: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在传导过程中,不会因为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3)脉冲式发放:给予连续刺激,所产生的多个动作电位总有一定间隔而不会融合起来,呈现一个个分离的脉冲式发放。这是因为细胞兴奋之后会失活一段时间,无法马上再次兴奋。
4.极化状态与机制
(1)极化:静息电位,内负外正的状态,K+外流导致;
(2)去极化:局部电位,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3)去极相: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
(4)复极相: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与去极相组成锋电位(动作电位的标志);
(5)反极化:膜电位变为正值,与原来极化状态相反;
(6)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7)后去极化:负后电位,膜电位仍小于静息电位;
(8)超极化:膜内电位绝对值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兴奋周期
(1)绝对不应期:Na+通道全部开放后失活,兴奋性为0;
(2)相对不应期:Na+通道复活少,兴奋性低、阈上刺激才能兴奋;
(3)超常期:Na+通道复活多,兴奋性高、阈下刺激就能兴奋;
(4)低常期:cl-内流,细胞兴奋性轻度降低,需要阈上刺激。
【巅峰速记五】后电位
动作电位之后膜电位的低幅、缓慢波动,膜电位仍小于静息电位,称为负后电位;大于静息电位,称为正后电位。
以上就是细胞电活动的考试重点,祝大家考试顺利,成功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