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疗卫生《综应(E类)》精华考点:《外科学》速记(十七)。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巅峰速记一】乳房疾病
1.乳腺有15~20个腺叶,腺叶分成若干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
2.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3.腺叶、腺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深层之间,称Cooper韧带,起支持和固定乳房的作用。
4.乳房的淋巴网丰富,其淋巴液输出有4个途径:
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流至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
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可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内乳淋巴结;
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
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
5.乳腺癌的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呈毛刺征。
6.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表现:
(1)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肿块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2)胀痛一般于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
(3)查体可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触及弥漫或局限性增厚,也可触及肿块,多质韧,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不清。
(4)少数病人可伴有乳头溢液,多为清亮或淡黄色浆液性液体。
7.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高发年龄是20~25岁。
8.纤维腺瘤临床表现:乳房内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活动性好的无痛性肿块,质韧似橡皮球。
9.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为多。
10.导管内乳头状瘤75%发生在大乳管壶腹部。
11.乳头溢液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常见的症状。溢液可为黄色、褐色或鲜血样。
12.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13.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是急性乳腺炎的致病原因。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4.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加重,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也可伴有患侧腋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 C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2)若炎症较重,可形成乳房脓肿,表浅者可触及波动感。
15.急性乳腺炎治疗原则是排空乳汁、消除感染。
16.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1)未形成脓肿时,早期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注意避免使用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甲硝唑等药物,以防止药物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损害。
(2)若已形成脓肿,应穿刺抽吸脓液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有脓肿形成应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切开;乳晕下脓肿则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
(4)炎症较轻时,健侧乳房可正常哺乳,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尽乳汁,促使乳汁通畅排出。
(5)若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应停止哺乳。
17.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高峰年龄为 20~40 岁。
18.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乳头内陷或畸形、特殊细菌感染等有关。
19.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及肿块,常伴有乳头内陷,乳头黄色浆液性或脓性溢液。
20.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抗结核药、中药等。若无明显急性炎症表现、肿块稳定且局限,可行手术治疗。
21.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
22.乳腺癌的病因:雌酮及雌二醇、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晚、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携带BRCA基因突变者、营养过剩、肥胖、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
23.乳腺癌在中国高发年龄为 40~60 岁。
24.乳腺癌筛查的推荐起始年龄一般为 40 岁。
25.乳腺超声和 / 或乳腺X 线检查是乳腺癌主要的筛查方法。
26.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肿块,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
(2)有 5%~10% 的病人的第一症状是乳头血性溢液。
(3)体征:
①累及 Cooper 韧带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酒窝征”。
②邻近乳头乳晕时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一侧引起乳头凹陷
③若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则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4)炎性乳腺癌: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偶有疼痛。发展迅速、预后差。
(5)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局部反复出现结痂和脱屑。
(6)乳腺癌发展至晚期有盔甲胸、卫生结节。
(7)乳腺癌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最早表现为同侧腋淋巴结肿大,起初质硬、无痛,可被推动。主要途径有:①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淋巴结,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进而可经胸导管(左)或右淋巴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②癌细胞向内侧淋巴管,沿着乳内淋巴管的肋间穿支引流到胸骨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并可通过同样途径侵入血液。
血行转移,常见的有骨、肺、肝转移,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27.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判断预后尚需结合其他因素。
28.对早期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是首选。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术后必须辅以放疗。
29.继发性乳腺肉瘤发生于乳腺或其他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疗后。
30.乳腺肉瘤表现为单侧、边界清楚、质地坚硬、生长迅速、较大的肿块,累及皮肤引起皮肤增厚。
31.乳腺肉瘤需要在手术完全切除、切缘阴性的情况下联合放疗及化疗等在内的多学科治疗。
32.乳腺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单侧无痛性乳腺肿块伴或不伴腋淋巴结肿大,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较少累及乳头、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