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警考试 >  备考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不能在西方话语体系下打转

2025-01-08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挨打”“挨饿”“挨骂”这三个词,形象地概括我们国家一路走来所面临的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中国已经基本解决“挨打”“挨饿”的问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挨骂”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话语权还不够强,这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有一定相关性。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金标尺解读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理应拥有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话语体系。但我们的话语权有时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还会被人调低或关闭“音量键”。这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自主的话语坠落。中国古代不仅创造了灿若星河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为了承载这种文明,我们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但近代以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洪流之中,国家和文明遭遇入侵,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特别是西方理论、西方话语等不断涌入,致使我们的话语体系遭到一定程度的解构。二是西方的话语垄断。近代以来,西方形成了一整套社会科学知识体系,随着其广泛传播,西方话语体系也渗透到世界各地。三是失当的“话语迎合”。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国内一些学术机构以西为美、以西为尊,把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引进海外学者数量作为学术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过度膜拜国外期刊,过分推崇“海归”身份

表面看,话语体系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先,跳出西方的话语笼子。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从西方发展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如果不顾中国国情、中国语境,直接运用西方范式来作解释、指导,必将偏离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当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西方学术话语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彻底决裂,而应学会将优秀的理论和经验“为我所用”,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借鉴,但始终要坚持“把别人捏碎变成我,而不是把我捏碎变成别人”的原则

其次,建立真正的学术自信。不管是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史,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都是我们坚定学术自信的底气。作为中国学者,应当坚持“两个结合”,深入中国田野、继承中国传统、秉持开放胸襟“学贯中西”的知识积累中坚持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最后,发出我们的嘹亮声音一方面不能陷入西式话语和逻辑陷阱,越是“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越要冲破枷锁、善于斗争,通过设置中国议题和国际话题,主动把球停在对方半场,掌握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另一方面,应当在站稳中国立场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对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并总结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使其能被国际社会更好地倾听、理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应该也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金话筒”,让世界的“耳朵”听到、听清、听懂更多中国的声音,形成更多共振、共情与共鸣。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金标尺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